產品經理和創業者:你理解的MVP是MVP嗎?
2017-10-30 16:48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由于精益創業的興起,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產品)越來越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口頭講的以及自己應用的所謂MVP可能根本不是MVP。
案例
筆者與一位朋友聊他的創業項目。他做的是環保洗潔精,環保到可以喝到肚子里(反之我是不會喝的)。圍繞著洗潔精,他計劃做很多環保產品,甚至是環保生態園區。當我問及他是否有驗證過市場,可以喝的洗潔精是否受消費者歡迎呢,他很不屑,貌似我問到一個小兒科問題。他說:“我知道,按照精益創業的方法,我應該只做洗潔精,這個洗潔精就是MVP,然后我再做環保洗碗布,完了再做環保廚房等其他產品。”
我問他,你讀過《精益創業》?他貌似感覺受到了鄙視:“誰沒讀過?”
可見,這個創始人完全錯誤地理解了MVP。這也不怪廣大人民群眾,是精益創業的創始人Eric Ries沒有把名字起好,Minnimum這個"最小",誰也不知道多小是最小。在這個創始人的眼里里,他的洗潔精產品已經是最小,可是他首先應該驗證的正是他這個能喝的洗潔精產品是否與市場適配。
MVP究竟是個啥
MVP的關鍵是:
用最少資源、最短的時間,將產品帶到天使用戶中去驗證產品的假設。注意,創新產品需要到天使用戶中驗證,不是大眾用戶。
對于大企業,你可以高枕無憂,一不缺資源二不缺錢三不缺人,其實那些經理人每天發愁的是怎么爭取更多的人以擴大自己的權利范圍。大企業可以不玩MVP,因為你一時半會死不了,但是你損失的是最重要的東西--時間。當你用非精益的方法終于探索出產品和市場適配點(Product Market Fit)的時候,風口或者已過,或者風口上已經擠滿了肥豬。
因此,交付MVP不是目的,驗證假設、獲得要學習的內容才是目的。MVP不一定需要是真實的產品,而是一個玩意(是的,就是個玩意),只要達到驗證假設的目的就可以。
常用的MVP有哪些呢?
1. 用戶訪談
案例
筆者曾經詩意大發,想創作面向IT群體的詩歌。為啥要做個濕人?因為切身感受IT群體實在太苦逼了,如果時不時地來點詩歌慰籍一下,豈不是很溫馨的事情?何況,偶從小就想當作家,夢想總還是要有的哦。但是我擔心現有讀者不喜歡,于是先試探性地發表了一篇小詩邀你驗證一個IT散文詩產品MVP | 精益原力,并邀請讀者投票:
依據這個投票結果,我沒有繼續定期創作詩歌,因為這個產品和用戶群體不匹配。也許咱IT人更需要的是程序員鼓勵師。
2. 產品介紹視頻
最著名的視頻MVP就是Dropbox。2007年4月份,Dropbox在啟動產品開發之前,發布了一段視頻介紹了Dropbox的核心功能,迅速得到了大量用戶反饋,從而驗證了Drobox的核心價值受用戶歡迎。
3. 眾籌
在產品開發之前發起眾籌,根據人們的支持判斷大家對于產品的態度。此外,眾籌還可以幫助你找到你產品的早期用戶。如下圖京東眾籌里有很多眾籌項目:
4. 仿真門
在產品開發出來之前人工模擬真實的產品或服務,讓消費者感覺他們在體驗真實的產品,但實際上產品背后的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因為我們驗證的是產品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技術解決方案,因此仿真的手段就可以達到驗證的目的。
案例
網上賣鞋的最大網站Zappos的創始人Nick為了測試人們是否有網上購買鞋的需求,他沒有馬上開設公司建立電商平臺,而是先到當地的專柜去拍鞋子的照片放到網上,如果有人下了單,他就跑去店里購買。這樣,他一開始并沒有倉儲的壓力,也不需要投入成本去搭建一個真正的電商平臺。在用戶看來,只要產品能工作,他們并不在意其背后的系統,因此沒有真正的電商平臺不影響實現這個驗證目的。
5. 原型
實物模型、電子工具制作的原型或紙張原型可以展示產品的功能,模擬實際的使用情況,通過演示原型,獲取用戶的反饋。
案例
做產品的過程中,原型是必不可少的產出物,但是它不止是給開發傳遞需求和溝通設計的媒介。筆者做產品的習慣是:對于那些需求不確定、而工作量又超大的特性,先用Axure RP工具制作簡單的線框圖,下一步不是交給團隊開發,也不是交給UED做高保真原型,而是到粉絲用戶中去,演示我的低保真原型,看看這是不是與用戶想要的東西。因此筆者經常與UED意見不合,因為UED喜歡將原型做得非常漂亮和完美才舍得拿到用戶中去驗證,怕低保真拿不出手,但是我們現在驗證的是解決方案本身,不是產品的體驗和外觀,反而那些絢麗的視覺設計會影響用戶的注意力,用戶需要思考解決方案本身是否解決他的問題。在需求確定之前花在裝修原型上的時間純屬浪費。每一個UED都需要學習精益UX的方法論:
MVP越逼近真實的產品,你的MVP驗證的效果越好,當然成本也會越高。
接近真實產品的MVP案例
筆者早年想在中國開設精益看板認證課,但當時在中國市場上沒有人開過這個課,這是個未知的市場。尤其是當時人們對精益看板還沒有怎么聽說過,眾所周知的是Scrum和敏捷,因此這又是個需要教育的市場。
此外,即使開課,在中國什么內容接地氣也是個未知數。于是,我和咨詢合作伙伴加拿大人Julien Mazloum和李東先生商議,先在中國做社區活動,推出2小時的精益看板迷你工作坊。通過這個工作坊,驗證這個課是否會受歡迎,并探索課程內容的設計。
第一個工作坊推出后,大受歡迎,于是我們又推出了一些列迷你工作坊,來探索客戶群體和課程設計,都屬于公開課產品的原型。這些原型為我后來正式開設精益看板認證課奠定了基礎。
6. 預售頁面
預售與眾籌類似,幫你找到潛在客戶,甚至在你的產品開發出來之前就吸引他們購買。
案例:
下圖是一個知識付費的移動分享產品Gitchat。Gitchat的每一次分享都采取了預售的方式,如果分享預定人數沒有達標,會取消活動,用戶會獲得全部退款。通過預售的方式,自然就驗證了分享是否受歡迎,而且不產生任何成本。
MMP:先發布,后迭代
很多人將MVP與MMP(Minimum Marketable Product:最小可發布產品)和MMF(Minimum Market Feature:最小可發布特性)相混淆。暈!都怪老外不斷地創造新概念。
MMP(Minimum Marketable Product)是什么?
MMP是將為客戶提供的最小特性集合構成一個產品發布, 目標是搶占市場窗口,而且在發布后可以及早獲取真實用戶的反饋,為產品的迭代演進提供輸入。MMP (Minimum Marketable Product)的思想是非常敏捷的,但那是在產品的Idea和商業模式得到驗證后,開始啟動產品研發的工作方法。
永遠都不要期望一個版本里做盡可能多的需求,而是相反:以最少的特性先發布第一個版本,這個版本要體現產品的獨特價值主張。這樣的策略有以下幾點優勢:
搶占市場先機
及早獲取真實用戶的反饋
依據第一版本的市場反饋,決策后續迭代的演進,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需求開發,減少浪費。
那么如何決定哪些特性在MMP里發布呢?
首先依據核心價值主張,那些不在核心價值主張的特性,一定不在MMP里;
其次,對每個特性,問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它會怎么樣?如果沒有它用戶可以完成基本場景的使用,那就可以沒有。
案例
大家每天沉迷的微信于2011年1月發布了基于安卓平臺的1.0測試版,這就是微信的第一個MMP。當時微信的核心價值主張是“極速輕快的樓層式對話,帶給您飛一般的聊天體驗”。所具備的功能僅僅是即時收發消息與拍照分享。其他的功能都是在后續的版本中不斷增量式增加的。
那MMF又是什么鬼
MMF(Minimum Marketable Feature:最小可發布特性)指的是將特性拆分出的最小的、必不可少的、提供價值的部分。老外喜歡創作概念混淆人民,其實,MMF就是滿足INVEST原則的用戶故事的另一個名字而已,只是更強調了“最小”和”Marketable“。INVEST指的是:
I:Independent 獨立的
N:Negotiable 可協商的
V:Valuable 對用戶或客戶有價值的
E:Estimable 可估算的
S:Small 小
T:Testable 可測試的
用戶故事屬于敏捷的范疇,你應該很熟悉了哈。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企業成本控制的原則有哪些?
總經理要靈活規避法律風險
總經理必備管理能力:會議管理
總經理必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
總經理必備管理能力:權力的運用
誰來負責初任經理的轉型?常見問題解析!
初任經理要疏通梯隊戰術才能順利轉型
企業領導要憑借過硬的質量降低成本
中國企業一直強調“以客戶為導向”,然而從
HRBP如何打破與業務經理的“信任壁壘”!
相關熱詞搜索:
產品經理和創業者:你理解的MVP是MVP嗎?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