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求做與不做,一念之間
2017-10-30 16:48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作為產品經理,每日面臨洶涌澎湃、撲面而來的需求,做的最頻繁的決定就是Yes, or No,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嚴肅問題。咋辦?
答:以用戶或客戶場景驅動為核心,即可做出正確決定。
-----跟沒說一樣,因為大部分人還是不知道怎么操作!
慣例:從誤區說起
在很多企業里,產品的大量需求不是來自客戶或用戶的真實需求,而是來自于:
1. 領導指示
很多企業的產品,尤其是To B的產品里,經常有“某總”的一句話需求。在某次匯報上,“某總”提出,應該做xxx,于是這句話就被錄進了產品的Backlog里。而且有這樣的不成文慣例:領導的職位越高,他的需求的優先級就越高。更極致的,有的企業的看板上增加了一個加急通道,命名為:領導先走(鑒于保密,不方便貼圖,遺憾。
2. 年度戰略規劃
很多企業每年有年度戰略規劃,由于規劃要給高層領導匯報,因此要做得高大上。很多貼近用戶的功能沒法拿得出手,不吸引高層的眼球,也無法爭取到資源來投入這個產品。于是,戰略規劃里的產品是艘航空母艦,而實際你只需要一個小快艇。既然規劃了就得落地一些功能,因此就這樣,一些不貼近用戶的航空母艦式的設備安裝到了一個小快艇上。
3. 行業競爭
有的企業,用“行業領袖”、“業界第一”這樣的目標牽引所有的產品,導致產品經理的注意力轉移到先進性上,而不是以用戶為中心。這里要區分的是:先進性與滿足甚至超越用戶期望不是一回事。比如,你的產品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夠先進,但是核心的基礎功能不能黏住用戶,也是白搭。
以上三點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做產品以領導為中心,而不是以用戶為中心。
4. 對市場上競品的模仿
很多產品經理,看到競品有什么,自己就急忙做進去,這是最大的忌諱。你的產品要體現的是你的核心價值主張,而不是體現別人的核心價值主張。大量地模仿競品,說明自己不自信,不知道做什么更好,或者人家的某個功能設計太好了,你無法超越,只能抄襲。
5. 產品經理自己的假設
產品經理依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判斷某個需求應該做,這樣無可厚非,但是,需要當心的是,你認為某個需求該做的依據是什么?是有相關的用戶場景經歷?還是自己單方面地以為?很多時候是產品經理單方面“以為”,但是他是那樣地確信,連自己都難以區分那是個需要驗證的假設,還是已經驗證的認知。歷史文章產品經理,不要浪費自己和別人的生命|產品洞見介紹了不驗證假設的后果。
當然,并不是說以上渠道來的需求一律不該做,而是說:不管從什么渠道來的需求,要帶到用戶或客戶的場景中分析是否成立。決定不做比做更困難,也更重要。
我們以用戶為中心,聽取用戶的反饋,但一定不是用戶所有的需求都做。什么都做的產品,就是個大雜燴的四不像,從而會失去競爭力,失去用戶。按照筆者的經驗,用戶提的需求,70%都是不需要做的,但是我們還是要聆聽那100%的反饋,否則無法篩選出來那些該做的30%的需求;如果是To B的客戶已經購買的產品,情況有些不同,即使我們不做也要給出變通的解決方案,或者引導客戶使用現有的解決方案。不論如何處理,哪怕采取外交手段,既不能讓客戶沮喪,也不能隨便就妥協接納,除非我們做的客戶高度定制化的產品。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產品,面對一個需求,我們要仔細分析:用戶或客戶要解決什么問題,這個需求在什么場景下發生,是不是剛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問以下三個問題即可:
1、還原:用戶提的是個需求呢,還是個解決方案?
通常,用戶以為自己提的是個需求,其實是他腦子里設計的解決方案。
案例
曾經一個用戶跟我提出:
“我希望你們產品里提供郵件通知功能,每天早上8點鐘提醒我有哪些事務代辦”。
這是個典型的解決方案。用戶的真實需求是:
“我希望有個方法提醒我有哪些要做的事情,以便于我安排當天的工作。”
至于是郵件通知,還是其他方式,是早上提醒,還是晚上提醒,幾點合適,這些都屬于解決方案的范疇,需要深度挖掘用戶的場景才能設計合適的解決方案。如果我們就做了個郵件通知,每天早上定時發送郵件,最終很可能成為垃圾郵件。
因此,千萬不要把用戶的所謂“需求”直接錄到Backlog里,我們一定要做一個需求還原的處理工作。
2、場景化:用戶提的需求,具體在什么場景下產生?
場景包括:
Who: 哪些角色參與
When:什么時候,在什么條件下發生
Why: 要解決什么問題
How Often: 以什么頻次發生
How: 怎么發生
通過對場景的刨根問底,你可以甄別出偽需求。
案例
筆者曾經做過電子看板工具的產品經理,有用戶跟我的團隊強烈提出:
“我希望將團隊看板的幾個不同視圖切換,每天動態輪播。”
團隊覺得這個注意很好,就放到了Backlog里。我了解后,與用戶做了如下訪談:
我:聽說您想要看板不同視圖的動態輪播功能,請問您想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用戶: 現在的看板需要手工切換不同的視圖,不能自動播放。我們希望自動播放,不用我手工操作。
我:那么您是希望在什么情況下看自動輪播?
用戶答:每次走過去的時候,看一眼。
我:您每天大概什么時候走過去看?
用戶想了想,答:好像主要是站會的時候。平時偶爾會走過去看。
我:你們站會的時候,主要看哪些東西?
用戶:主要看用戶故事的狀態;然后看每個人名下的任務狀況;最后,看看Backlog里還有哪些重要的需求沒有啟動。一共三個視圖。
我:這三個視圖,現在切換的時候,手工有什么不方便的嗎?
用戶想了想:其實也沒有,一鍵就切換了。
我:那么自動輪播在哪些地方幫助到你們呢?
用戶想了良久:嗯…好像就是平時有輪播,我路過的時候看一眼感覺不錯。
由以上對話可以看出,用戶提出的需求屬于“如果有這個需求感覺很好”,但實質他使用這個需求的場景頻次很低,也不是剛需。這是個典型的偽需求,而用戶強烈提需求的時候自己卻沒有發覺。
3、思考“更”:需求如果做了,與用戶現有的解決方案比有什么優勢?
一個大多數人看不到的事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戶遠沒有他自己說的那么痛,因為他已經在用一些工具或者方法解決他現有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需求其實是一個“更”字:更快、更便宜、更方便等。比如:微信比短信的及時通訊方式更便捷,由于微信的解決方案對短信有極大的超越,導致微信顛覆了短信。
如果你將需求做進了產品,卻對用戶的現有解決方案沒有“更”的超越,這個需求就白做了。而且,不是一個稍微“更”,而是極大的“更”。沒有極大的超越,就不要著急做。
案例
筆者曾經做過一款企業協同電子工具產品,發布給客戶用了一段時間后,筆者深入客戶調研,發現一些客戶雇傭專門統計度量數據的QA人員, 負責從各種工具里導出數據到Excel中,生成非常豐富的度量數據。我迸發出一個idea:如果把一些核心、通用的度量數據做到我的產品里,這個QA人員就可以解放了?蛻袈犃宋业奶嶙h,非常高興。于是我趕緊讓團隊做。
過一個迭代后上線了,我興奮地跟這幾個客戶通知上線消息,客戶點贊,還要求我們給團隊做培訓,講解在哪里看這些度量數據。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根據產品的運營數據,客戶從沒有訪問過度量頁面。我回訪用戶了解原因,客戶說,大家已經習慣了QA發度量數據報告,那個報告很全面,而且QA發到郵箱里,我們只需要看郵件就可以,不用登錄你們的工具看數據。
我汗顏,為啥跟當初訪談你們的時候說的不一樣呢?!結果這個需求白做了,因為沒有超越QA的手工報告。我替用戶著想給他們節省一個QA人力,但是人家其實不差一個員工的成本。
說在最后,產品要功能要豐富起來很容易,對需求多說Yes即可,但是產品跟人一樣,要胖起來很容易,要瘦下來很難(親身經歷!)。因為已經有用戶在用,當你想去掉一些肉,就會有用戶不開心。因此,決策的時候要小心,寧可不做,也不要多做!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企業成本控制的原則有哪些?
總經理要靈活規避法律風險
總經理必備管理能力:會議管理
總經理必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
總經理必備管理能力:權力的運用
誰來負責初任經理的轉型?常見問題解析!
初任經理要疏通梯隊戰術才能順利轉型
企業領導要憑借過硬的質量降低成本
如何設計企業后備人才管理體系,才能滿足企
中國企業一直強調“以客戶為導向”,然而從
相關熱詞搜索:
產品經理:需求做與不做,一念之間 相關課程
金融證券與資本運營董事長研修班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實戰型培訓班
建設工程企業項目經理管理人才高級研修班
清大厚德智慧女性高級研修班
清大實戰型財務總監(CFO)班
新華商EMBA總裁高級研修班
- 上一篇:產品經理和創業者:你理解的MVP是MVP嗎?
- 下一篇:產品經理:需求排序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