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困難群眾的秘籍:精益創業和敏捷扯上啥關系
2017-10-30 16:47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做為困難群眾,不知你是否得到牽掛?如果沒有得到牽掛,別失落,我送你秘籍。
筆者發現一個現象:那些對敏捷玩的很轉的人,不一定懂精益創業;反之亦然。換句話說,這是兩個群體,中間有很深的鴻溝。
敏捷我就不用廢話了。說說精益創業。
精益創業方法論來源于其締造者Eric Ries的著作《精益創業-新創企業的成長思維》。他在書中介紹了自己用敏捷軟件開發方式花了6月,發布了產品“IMVU”的正式版本,結果卻沒人使用的故事。雖然他是敏捷軟件開發的實踐者,但是犯了最大的錯誤:開發了一個顧客拒絕使用的產品。
對于既有產品類型,客戶群體是明確的,企業對給這類客戶群體做什么才有價值,也是基本明確的。但是對于創新產品,誰是客戶、客戶認為什么東西有價值都是未知數。在這樣的不確定環境下,所有耗費在產品功能特性、工作優先排序上的爭論顯得那樣微不足道,因為最終顧客根本沒去體驗。Eric Ries反思的總結是:“如果早到用戶中去驗證,我們就可以避免那些浪費。”
因此,敏捷不解決產品該不該做的問題。如果做什么產品不確定,商業模式也不確定,需要用精益創業的方法論驗證;在做什么產品驗證通過后,用敏捷開發方法,快速迭代,持續獲取用戶反饋,調整和改進產品。
精益創業到底是個啥玩意?
答:就是個反饋環, 如下圖:
圖源自Eric Ries《精益創業-新創企業的成長思維》
這個反饋環里的產品,不一定是真正的產品而是個最小可行產品。它也不一定是個最小型產品,而是用最快的方式,以最少精力完成“開發-測量-認知”的反饋循環。最小可行產品(MVP)有助創新者盡早開啟學習認知的歷程,從而決定這個反饋循環相與傳統的產品開發流程有本質的不同。傳統的產品開發要好花很長的籌劃時間,反復推敲,盡量把產品做到完美。最小化可行產品的目的則是開啟學習認知的流程,而不是結束這個流程。文章產品經理和創業者:你理解的MVP是MVP嗎?詳細介紹了MVP的常用形式。
這個反饋環其實是質量之父愛德華戴明的PDCA環在創新產品領域的一個具體表現形式。其實,所有的各種反饋環都源自PDCA環。越是抽象的模型,應用就越廣泛。
做任何新產品,新流程,新工具,都可以應用這個反饋環,與你是不是一家創業公司無關,這是一個做創新產品、創新項目的方法論。
這么好的東東,為啥應用的不廣泛?筆者觀察,原因有3:
很多人不懂
懂了也不會用
會用了也沒有耐心,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認為自己是行業專家,有啥可驗證的,即使玩驗證,差不多就行了。
對號入座,筆者就犯過第3個錯誤:自戀,這好像是人的本性,這些人才是最困難的群眾。希望你不是。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送給企業管理者的十句真言
相關熱詞搜索:
送給困難群眾的秘籍:精益創業和敏捷扯上啥關系 相關課程
清友會人力資源總監(CHO)創新實戰高級研修班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實戰型培訓班
醫藥器械行業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
清友會金融后E董事長研修班
公司治理與資本運營總裁班
工商管理(EMBA)總裁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