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學英雄榜-元帥:邁克·波特
2017-02-28 08:05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Michael E. Porter
邁克·波特,經常被稱為戰略第一人。就其影響而言,確實如此。谷歌學術引用超過30萬。在經濟學界無處不在的諾獎獲得者Jean Tirole,其引用也不過是10萬級別的。更不用說,波特同學還要經常跟某些國家的元首們喝茶聊天了。
五力模型,三大基本戰略,戰略定位,持久競爭優勢,價值鏈,產業集聚,國家競爭優勢(鉆石模型),競爭力的微觀經濟學基礎,如此等等,無論是學界,咨詢界,分析師們,還是政商實務界,波特的貢獻可謂如雷貫耳,無人不曉,其影響持續近40年,盛譽不衰。
雖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懷疑其理論的validity與applicability,他的這些貢獻仍然是繞不開的reference。從醫療改革,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到信息技術,互聯網環境下的產品智能化與新的競爭格局的研究,他仍然深入參與并積極立言,要在新時代保持自己的relevance和話語權。
眼見著1980年書中照片上的金發英俊小生變成如今短發銀白稀疏的老戰士,40年的歲月寫在臉上,赫赫戰功聳然名標青史。
波特本科在普林斯頓學的是航空工程,曾是學校橄欖球隊的隊員。哈佛商學院(HBS)的MBA,于1973年在HBS和哈佛經濟系合辦的管理經濟學Ph.D.項目獲得博士學位,師承產業組織經濟學大家Richard Caves學習IO,有深厚的經濟學功底和積淀。后于HBS任教,受到C Roland Christense等老一輩的Business Policy傳統的影響。洞悉企業管理實踐中CEO和高管面臨的挑戰。
波特自稱在HBS做了六、七年的冷板凳,規規矩矩地發了一系列的學術文章,終于通過1980年的Competitive Strategy一書(1979年在HBR上首先發表五力模型)而一鳴驚人,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出名既早,一輩子一帆風順。
他所做的,是把嚴謹的經濟學分析用管理實踐者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告訴給他們。這是HBS重視管理實踐的文化氛圍和他個人經濟學的扎實訓練相結合而賦予的得天獨厚的機緣。你講S-C-P paradigm,管理者們不知所云,將信將疑。你講五力模型,誰都知道啥意思。沒人會太在乎五力中那些經過檢驗推敲,那些是設想和猜測。實踐者稀罕的正是類似users' manual那樣的指南。
我讀博士第一學期的“經典閱讀”課上,首次讀到波特(1980)。在作業評論中,我說,雖然非常精彩,而且很多很多topic都可以引發繼續的專題研究(事實上我后來的博士論文題目"multiple market competition“就是書中的一個小節的內容),但總體感覺就是個manual book。沒有過多精彩的理論。我的老板Dave Jemison看了我的作業后,小有贊賞,認為還有點兒研究的sense。
其實,我更看重的是后來在其他課上獨到的波特早年的純學術研究, 尤其是1979年在RES發的Strategic Group以及1977年與Caves在QJE上發的關于mobility barrier的stuff。 Really neat!
Dave Jemison在Stanford的時候,曾在1981年在AMR上搞了個小專題,組了4篇文章,一篇是他自己寫的戰略管理學科“整合視角”Integraitive Perspective的重要性,另一篇也是他寫的,講OB對Strategy潛在的貢獻。波特的一篇是講IO對Strategy的貢獻。Biggadike那篇講的是Marketing對Strategy的貢獻。Dave Jemison最大的貢獻是1991年與Phillipe Haspeslag合作的Managing Acquisitions,曾獲AOM 1992年的Terry Book Award,在并購領域小有影響。
順便說一下,Jemison是非常強調integrition和conceptual sense的。這大概也是得自于我師爺Charlie Summer的影響。不過,受他的影響,我也比較重視conceptual stuff,除了我的博士論文,基本上沒弄過empirical studies。我的博士論文數據是當時Jay Barney從Texas A&M幫我Copy出來的,SAS ready,但是存儲和運算都是在IBM mainframe上弄的。
我1994年畢業,UT的mainframe就退休了。我的數據也沒及時考下來。進入PC時代,我就再也沒弄過data。不可能發top journal?梢娢覍祿膽B度。我還沒畢業,Jemison就當系主任了,后來又是副院長。他沒時間寫了。我也沒再怎么寫。迄今我也就只有一篇AMR,可以算是所謂只弄conceptual的遮羞布,已經遮了十幾年了,F在已然恬不知恥了。
關于波特的東西是否過時,見仁見智。學術圈,玩的也是潮流。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語境。你現在說生態圈,五力模型,講的不就是生態圈么?就看你怎么理解和應用了。統計叫大數據。Servers叫云。運輸叫物流。采購叫供應鏈。玩的就是概念。
但據我觀察,波特的世界觀還是比較deterministic的,不知道是否受他航空工程背景的影響。他是認為任何事兒,大概都有一個比較靠譜(甚或最優)的解決方案,而他自己提出的就是最靠譜的。
We believe our approach is the most appropriate。這是我聽他親口說的。而我對此則些微不以為然,我自己覺得倒是傾向于大百科全書式的教研習慣,兼收并蓄,保持對多種理論、視角和方法的欣賞。一個理論一旦自閉,就比較無趣了。
因此,我這種不夠一根筋的人,也成不了啥氣候,無論是玩學術,去創業,或者干任何事業,沒有一種足夠強大的小心臟以及unconditional blind faith和義無反顧的執著與自律。據我觀察,在構建和自信自己的理論體系上,Justin Lin和波特可是有一拼。
我與波特有三次交往。兩次是virtual。1996年AOM年會,我的一篇關于競爭優勢的論文(就是我2004年《競爭優勢》一書的原始框架)被分在跟波特的論文同一個session。那可是我1992-2005年間每年去AOM開會的所有場合中見到的單個regular session最為人滿為患的一場。大家都要爭相一睹波特真容。失望的是,波特并沒有到場。他的合作者Anita MaGahan到場選讀論文。但巧的是,散場后去洗手間后剛出門,正好撞見邁克拎著大皮包急火火地走進來。。。
第二次,是到BiMBA后,我們胡大源院長非要去franchize波特在HBS和JFK 合搞的一個全球范圍內與其它高校合作推廣的課程“Microeconomic Fondations of Competitiveness”。我們付一定franchise費,他們負責課程設計,課件,和一些video等。我弄了兩年。其實不是特別感興趣弄他那些cluster的案例。但BiMBA的學生還是挺興奮的。因為我們的課效果不錯(當然很大程度上是俺們總結的不錯),BiMBA被選成了全球5個學校之一跟波特video conference。某天晚上我們全班同學專門到亦莊(一個有大規模video conderence的地方)跟遠在波士頓的波特進行對話。5個學生有機會向波特現場提問, 包括現在在我們NSD讀DBA(DPS)的廖天亮,當時就是那個班的班長,Part-time MBA的學生。記得波特回答一個問題時非常有insight,中國的發展通過內貿可以釋放很多增長。You need to exploit the trade among yourselves。
第三次,則是在哈佛。所有的franchisee學校派教師代表去跟波特交流。這個項目每年都搞,收費不菲。我都十幾年不參與這門課了,還是每年年末都能接到他們的年會邀請信。真是執著呀。給波特的Institute of Competitiveness掙了不少錢。波特的講課不是特別的brilliant,但是非常的lucid。
AACSB曾規定戰略管理是BBA和MBA的capstone課程。這意味著各個學校通常是把這門課放在最后一個學期,否則咋能叫“封頂”呢?波特則在HBS把戰略管理分成了第一年的競爭戰略(主要是business level)和另外一門稍后講的Corporate Strategy。據說,這樣,他在第一年就可以見識所有的800多位MBA新生,可以在麥肯錫和高盛下手之前直接給offer,加入他的Monitor Group。
前兩年Monitor好像倒閉了,于是有人說,自己的企業都弄不好,其理論有啥用。這很扯。他創立的企業,自己又不管。況且,理論和管是兩回事兒,中間有各種環節,解讀,翻譯,程序化,應用,調整。。。諾獎的finance教授炒股可能大賠,但這不一定意味著學習和應用其理論的人大賠。而出色的游泳教練可能根本不會游泳。說到底,邁克同學是一個學者。
這是波特官方網站的自我介紹:
His research has received numerous awards, and he is the most cited scholar today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While Dr. Porter is, at the core, a scholar, his work has also achieved remarkable acceptance by practitioners across multiple fields.
他是如今整個經濟學界和商學界被引用最高的學者。大元帥。
Grand Marshall!
Hello,Nobel?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成功案例】某酒業公司發展戰略轉變項目紀
華為公司的經營戰略和管理哲學
三種不同經營戰略分析,成本領先戰略,差異
清華大學總裁班解讀企業戰略與流程
戰略別太有把握,那樣會有漏洞!
清華大學總裁班智庫:點子≠戰略
互聯網改變了企業的戰略發力點
戰略是方向,定位是取舍!
戰略決定結構:華為的“擰麻花”組織設置
企業為什么要制定戰略
相關熱詞搜索:
戰略管理學英雄榜-元帥:邁克·波特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