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國:我們學不了任正非,因為我們很難脫俗
2018-07-16 11:17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導言
在我的心目中,任總是一位大俗大雅之人。俗在言談深入淺出、生活隨意簡樸;雅在格局高山仰止、胸襟海闊天空。
與企業家交往多了,就能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個月去老家山東,和當地的一位著名企業家一起吃飯。山東人嘛,喝上幾杯之后,他就進入了狀態,開始發表即興演講,指著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自問自答的說:“你為什么沒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在我看來,原因就是你還沒有脫俗。我已經脫俗,我認為任正非也已經脫俗。”
當眾讓下屬感到不舒服,在中國企業家中已經司空見慣,是非暫且不論。但他的這番話,卻觸碰到了我的內心。晚上躺在床上,久久沒能入睡。
關于脫俗,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我認為這位企業家所講的脫俗,就是用一顆“出世”的心來做“入世”的事;蛟S有人會問:這不成了“身首分離”,很難操作了嗎?但是,如果我們用辨證思考的方式來看,這句話就講得通了,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或者換一種更加務實的說法:在不違背內心良知的前提之下,采取灰度、妥協的方式來處理現實中的各種問題。
講了這番大道理,依然會讓人費解。不妨用任正非的幾個故事來具體解讀一下。
如何看“錢”?
在華為的經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老板的“慷慨大方”。
90年代中期的一次內部大會上,任正非很認真的問大家:“你們知道,2000年之后華為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嗎?”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說:是錢多得不知道該怎么去花(會場上一片大笑……)。他不動聲色的接著說:“你們家選房子的時候,客廳可以小一點、臥室可以小一點,但是陽臺一定要大一點,還要買一個大耙子,深圳太潮,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經常在陽臺上曬錢,否則你的錢就全發霉了(笑聲響徹全場……)。”
華為采取的“虛擬受限股”(2014年開始又增加了TUP),讓任總在牢牢把握控制權的同時,成了一位“散財童子”(視金錢如糞土),個人只占股權收益分配的1.1%,其余的都給到員工。記得自己第二年分紅的時候,就一次性的把住房按揭給付清了,感激之心你都能懂。
任正非的“大方”,不僅僅體現在給員工分錢上,也體現在絕不為短期利益所惑,堅持長期主義的發展路線。
孫亞芳剛進華為的時候,任正非讓她去負責營銷人員的培訓工作,作為來自外企一線的營銷高手,對這樣的安排非常不解。任正非就對她說:“華為的營銷人員,都是從青紗帳里出來的,頭上扎著白頭巾、手里抱著土地雷、腰里別著手榴彈,去端鬼子的炮樓,但這種游擊隊的打法只能得逞一時。讓你來負責培訓,就是要幫助華為解決營銷隊伍從游擊隊走向正規軍的問題。”一席話下來,孫亞芳終被說服,一呆就是大半年,將華為的銷售隊伍輪訓一遍之后,她才被派往市場一線,從區域營銷負責人做起,最終成長為公司董事長。
我們可以估算一下,如果讓孫亞芳直接去當區域營銷領導,以她的卓越能力,一定可以為華為多創造出不菲的業績,但任正非卻不這么認為。1998年,他在回憶當年這個“英明決定”的時候對我說:“我知道讓她直接去前線,當年就可以給公司多帶來上千萬的利潤。但是,我們卻因此而損失了未來若干年幾個億甚至幾十億的利潤。”他想說明的是,遠處看不見的錢往往比眼前的利益更加重要。
任正非的“大方”,更體現在“心里裝著的是客戶”。華為的所有商業模式,都是建立在為客戶持續創造最大價值的基礎之上的。華為成長的31年間,多次出現因為產品質量問題、交付問題導致客戶的大規模退貨甚至巨額索賠事件。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面,任正非的態度非常堅定而明確,凡事都是從客戶利益的角度出發,再大的損失我們都必須承擔起來。
“以客戶為中心”幾乎成了中國企業普遍念叨的口頭價值觀,但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百度當年的“魏則西事件”,就是一個反面教材。我們還可以接著反思,阿里的淘寶做到了嗎?騰訊做得又是如何呢?當然,從事消費者業務的企業或者上市企業,做到這點更加困難(社會噪音壓力),而從事內容服務的時候,堅守這一點就變得難乎其難(商業之外的因素)。華為進入消費者領域(手機業務)之后,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任正非反復強調絕不碰“內容”,也是為了能更好的把握住“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底線。
2001年2月,任正非在紀念母親去世的悼文《我的父親母親》中提到:“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看到的,華為今天這么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系。”豈止是一點關系,關系太大了。這種“成人達己”的價值觀,讓他最終成就了最大的“自私“——締造一家偉大企業。
記得小時候學校號召我們學雷鋒拾金不昧,但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的時候,還是拿去賣了糖果吃。心底無私天地寬,說到容易,做到很難啊!
如何看“名”?
百年大計、安全第一,名聲大噪容易讓人折壽。
2002年的北京國際電信展上,任正非正在公司展臺前接待客戶。一位上年紀的男子走過來問他,華為總裁任正非有沒有來?任正非問,你找他有事嗎?那人回答,也沒什么事,就是想見見這位能帶領華為走到今天的傳奇人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任正非說,實在不湊巧,他今天沒有過來,但我一定會把你的意思轉達給他。
任總神秘出沒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人去華為辦事,暈頭轉向地換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后才發現自己手里居然有一張是任正非的,急忙環顧左右,斯人已蹤影不見。有人在出差去美國的飛機上與一位老頭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事后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剩下的就是懊悔不迭。
企業家是一種公認的高危職業,底線就是安全,他堅信只有安全才可以保證企業持續的發展。畢竟,只有活下來的人才能創造歷史。
他老人家不會不知道沈萬三、胡雪巖的教訓。因此,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行走在政/商河界。他從來不擔任任何社會職務,甚至連工商聯都不參與。與大多數知名企業家的站臺走秀相比,他極少出現在社會公眾的視線之中,這么多年來,他是唯一一位沒有獲選中央電視臺年度十大經濟人物的著名企業家(因為每次都被他拒絕)。
即使迫不得已,2016年參加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并做主題發言,他也是至真至誠、言簡意賅,呼吁國家和社會大力加強對基礎教育和基礎科學的重視和投入。
在最近剛剛發生的聯想投票門事件中,他給柳傳志說的除了感謝還是感謝,絕不攪入社會輿論的漩渦里。對于中興事件,任正非發話嚴禁任何落井下石的行為。他一再告誡員工:我們一定要正視美國的強大和我們之間巨大的差距,任何場合都不要議論政治話題,都不要煽動名族主義情緒,踏踏實實磨好自己的“豆腐”。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中,長期活下去變得極其困難。任正非的低調內斂、甘受寂寞,都是為了實現華為長期的事業目標。蓋茨、喬布斯都要名,但企業家要的名是企業和企業家精神的代代相傳、基業長青。
記得當年看王石《道路與夢想》的時候,他說當下中國名利二者不可兩全,他思前想后就舍利而取名,殊不知人都會為名所累,而娶明星這檔子事,更是別讓外人知道為好。王思聰最近好像也收斂了許多,沒有辦法,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另外,顧及個人的表面風光會培養出“馬屁文化”,讓企業內部變得烏煙瘴氣。
任正非經常告誡管理層,我們一定要眼睛盯著客戶,屁股對著領導。誰要敢拍我的馬屁,那一定會拍在馬蹄子上。華為管理層宣誓恪守的“干部八條”中,第一條就是:“我絕不搞迎來送往,不給上級送禮,不當面贊揚上級,把精力放在為客戶服務上。”華為視恭維領導為“精神賄賂”,認為其危害巨大。
任正非說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注:靠使命驅動,由價值觀護航)。理想主義者不是空想家,需要腳踏實地;理想主義者也不是完人,各種毛病一大堆。但與眾不同的是,他能夠悟空凡間、志存高遠。
回到文章的主題:我們之所以學不了任正非,因為我們大多屬于凡夫俗子,很容易在“功名利祿”面前失去做事的原則方寸。不是不想堅守,只是很難守得住。
說到底,脫俗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只有依靠內心堅定信仰下的超人自律才能實現。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好領導怎樣激勵員工
人在職場,有哪五項企圖心
企業管理中要做到有規必行,有禁必止
授權式管理:賈母的基本管理風格
華為管理者從“士兵”到“將軍”的進階路徑
華為公司管理者培養路徑圖
招聘的基準:5+X人才甄選模型詳解
管理故事:洗蘋果理論:職能部門的價值
管理故事:個人差異導致管理方式的差異
最可惜的才華,就是你什么都不差,可就是沒
相關熱詞搜索:
吳建國:我們學不了任正非,因為我們很難脫俗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