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人物丨茅臺教父與他的傳奇人生
2018-02-27 11:23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導讀
2017年的茅臺,不斷的刷新著自己的記錄。不管是茅臺一飛沖天的價格,還是被卷入的“暴利”風波。不可否認的是,茅臺在白酒行業的地位越來越清晰,2018年年初,市值更是逼近萬億!今天要說的就是茅臺教父,中國酒業骨灰級大佬季克良。
1939年季克良出生在江蘇南通顧姓家族,因為家貧,3歲就被過繼給了膝下無子的姑姑改姓季。背負兩家人的期望,季克良一路考到了大學。選學校專業時,哪個離家最近,路費最便宜就報哪,最后選的是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發酵專業,冥冥之中就注定了與酒相關。
其間,顧家被一場大火燒得只剩下一床鋪蓋、一個哥哥病重去世,季家養母因為闌尾炎連續兩次開刀……這些苦難被長輩們善意地隱瞞,季克良總是到事情過了許久才知曉。大學畢業后,季克良被分配到遠在貴州的茅臺廠工作。
那時候的茅臺廠,是貴州大山里一片低矮破舊的小廠房,周圍一片荒涼,當年的酒廠正在低谷期,效益很不好,當時只有300多名員工,產量僅220噸,虧損額高達84萬元。1963年12月,《大公報》公布了全國第二屆評酒會的評選結果。茅臺酒的名酒排名從上一年的第一名掉到了第五名,這引起了周恩來的重視。責令茅臺酒廠整改,并派專家幫助茅臺酒廠提高產品質量。季克良也因此跟著專家來到了貴州。
當不同的酒香伴隨赤水河谷的微風徐徐吹來,飄入心間,季克良堅定地告訴自己“做一名優秀的釀酒師是我的夢想”。他開始潛心投入茅臺酒工藝的研究與改良。
釀酒是很苦的活兒,幾乎所有的重要釀酒工序都要與炎熱連在一起:高溫制曲,高溫發酵,高溫蒸餾。還有修禪悟道般的漫長過程:堆積發酵,入池發酵,7次取酒,9次蒸煮……季克良發現,茅臺工藝和世界上任何一種蒸餾酒都不一樣,有的甚至背向而為。獨特的茅臺釀造工藝,也讓季克良既敬又畏。
他一頭扎進生產車間,整日和工人在一起,3年時間,每天長達十來個小時的勞動,工作強度至少是現在工人的兩倍。從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積發酵,每個環節都需身體力行。高溫作業環境下,衣服從沒有干爽過。“背酒糟時因重心不穩常常摔下酵池,烤酒時常累得暈過去。” 他深入車間、深入班組,看老師傅們如何勾、如何調,看不懂的就問,認真向勾酒師傅學習。直到把茅臺酒的每一個科學的、傳統的工藝細節都融入自己的血液。
為了保持嗅覺的靈敏度,季克良一直遵循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不酗酒、不抽煙、不熬夜、不吃辛辣食物。很多年以后,他的品酒方式已經出神入化,只要用鼻子一聞,就能區分出幾百種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酒精濃度、不同典型體、不同酒齡的茅臺酒,練就了一個世界上最貴的鼻子。
另一方面,季克良結合科研成果,應用茅臺試點對幾種酒香香型的分析結果,寫了一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的文章。文章一經發出,立即在白酒界引起震動。文中闡述了如何勾兌和為什么要勾兌的問題,這是國內首次。第一次,季克良用科學理論解讀了茅臺:將茅臺酒體劃分醬香、醇甜、窖底三種香型,同時把“香型”概念也引入到行業。
伴隨周恩來總理的“茅臺外交”,國際舞臺上形成了一股“茅臺熱”,茅臺的產量一年比一年多。季克良也從1973年開始轉到生產科,負責生產技術方面的工作。成績突出的季克良慢慢從副科長、副廠長一直到1983年做了廠長。這期間,質量穩定下來的茅臺廠,也早已擺脫了虧損。
季克良悉心培養接班人到了1993年,各級政府換屆,省委主要負責人找他談話,要調他到省廳當領導。季克良再次婉言拒絕。“輕工行業有54個行業,我只懂點茅臺酒。”季克良說。這時,季克良已經知道,這一生已不可能離開茅臺。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包括茅臺酒在內的整個黔酒陣營幾乎全軍覆沒,集體失語。當年5月,季克良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公司黨委書記,集黨委書記、董事長、總工程師于一身。這一年,季克良虛歲60;字昙究肆紟е粠屠闲值苤匦聞摌I。對質量上,季克良更加嚴格。他提出——產量服從質量、速度服從質量、效益服從質量、工作量服從質量。
關于茅臺質量,季克良總結了四點:
一是要有敬畏感,有了敬畏感,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是要堅持以質量為中心,把質量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能只跟著潮流走。這是茅臺永葆生機、充滿活力的根本;
三是要有點文化底蘊,有點科學知識,堅持用科學理論來指導。這是茅臺的重要財富;
四是要有奉獻精神,甚至是犧牲精神,否則茅臺不會擁有今天的成績。
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他開始帶頭抓市場跑銷售。改革開放后的市場進入了一個“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幾百家大大小小的酒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老百姓的餐桌不再是一種白酒一統天下。于是這個技術總工程師出身的老大,開始號召員工轉變觀念,圍著市場轉。
正是季克良的堅守,讓茅臺在堅守質量的同時,產量也扶搖直上,市值也一再創下新高,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
當年和季克良一起下放到貴州的還有他的同班同學,后來成了他的妻子,兩人一輩子恩愛,一生過得清貧,至今沒收藏過茅臺酒。而他的子女也全都按照家規沒有進茅臺酒廠。
2003年,茅臺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0噸,季克良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2015年8月季克良正式退休。
對于季克良來說,身為企業家的他,少了許多企業家大起大落的豐富經歷,但是沒有人比他活的更純粹。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相關熱詞搜索:
商業人物丨茅臺教父與他的傳奇人生 相關課程
- 上一篇:凱恩斯會如何看今中國經濟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