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鳴:戰略就是企業“該做”的事情
2017-10-11 11:38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戰略說白了非常簡單,就是決定一個企業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大舍才能大得。
舍得本來就是一個佛家的詞,舍得,舍得,不舍不得。
第一,你想做什么?你的目標、理想是什么?什么能讓你興奮?
第二,外面有什么機會,什么事是可做的?不同的時候的確有不同的機會。這就是我前面講的遠見,最核心的是判斷什么是大機會,什么是小機會。對遠見的討論可以推導出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哪些可大做,哪些要小做。這是對外部機會的判斷。
第三,什么東西你能做?你有什么樣的資源、人或者組織建設的能力?
想做,可做,能做,這中間的小小交集,才是你真正該做的,這就是你的戰略。
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如果不是那么想做,有點勉強的話,十有八九這個事情最后做不好。因為這件事情本來就夠難了,你的心里還有疙瘩,還做得不甘不愿,最后能做成的幾率很少。
可不可做,是對機會成本的判斷。大部分的企業做投資決策的時候進行了可行性報告,可行性報告計算的是這個項目本身的凈現值夠不夠高,這是財務的分析。戰略分析的是為了追逐這個機會而放棄的另外的最大機會是什么。戰略為什么難,是因為事后都沒辦法蓋棺定論。事后你可能會覺得這件事情虧大了,抓住小兔子卻放過了大山羊。對機會的判斷就一定要想機會成本的概念。
能做就是一個企業的能力,能做也有兩個動態的統一。第一,能力的培養需要資源和時間投入。上篇美的的例子就是說能力建設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說得極端一點,能力建設也就是人有多大膽就有多高產,組織能力沒有天生的,組織能力是逐漸培養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你可以根據戰略目標培養人才,但反過來能力的培養是極耗資源和時間的,特別是時間。能力的培養是沒有捷徑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并不能萬能的。
第二,能力永遠是相對的概念,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算數,能不能比你最好的競爭對手做得好那才叫核心競爭力,才是差異化能力。大部分企業想的是能不能把這件事情做起來,挖兩三個人組建小團隊的確能把這件事情做起來,但是你很可能做得并不夠好,更不可能當這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情況越來越殘酷,利潤越來越低的時候,有限的能力不可能抵擋這個市場整合時候的強大壓力。所以能做一定是一個相對概念,能不能做到最好。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到淋漓盡致,而不是拼命的補短板,因為補短板是永遠補不夠的。
所以,想做、可做、能做三者的結合,就是一個企業該做的東西,“該做”就是企業的戰略。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成功案例】某酒業公司發展戰略轉變項目紀
華為公司的經營戰略和管理哲學
三種不同經營戰略分析,成本領先戰略,差異
清華大學總裁班解讀企業戰略與流程
埃隆·馬斯克自述:所謂創業,就是嚼著玻璃
戰略別太有把握,那樣會有漏洞!
清華大學總裁班智庫:點子≠戰略
互聯網改變了企業的戰略發力點
戰略是方向,定位是取舍!
戰略決定結構:華為的“擰麻花”組織設置
相關熱詞搜索:
曾鳴:戰略就是企業“該做”的事情 相關課程
- 上一篇:家具經銷商老板,為什么沒人進你的店?
- 下一篇:張百舸:價值零售才是新零售的真正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