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溝通 越專業越迷茫
2018-04-18 09:53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99%的HR因為不重視溝通技巧,而在職場上磕磕絆絆。專業對HR而言,只是敲門磚,而非萬能鑰匙。
●讓對方快速明白你的重點:
溝通中的重點,從所涉及到的因素來講應該有三個,一個是溝通本身的重點,一個是你以為的重點,最后是對方理解的重點。如果不能夠讓這三個重點合三為一,就很難完成簡潔高效的溝通。
●讓對方快速感知你的感受:
溝通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更不是面無表情的你問我答。如果能在溝通時讓對方快速感知你的感受,就會減少溝通過程中因為情緒問題而引發的小矛盾。不要小瞧這些小矛盾,很多溝通都是因為它們才不歡而散,變得繁重無效的。
●讓對方快速理解你的動機:
溝通中你的第一個行為都是存有動機的,除非你能保證對方有快速理解你動機的本領,否則就不應該在溝通的時候炫自己的口才。這容易使原有的溝通跑題,還有引起對方反感的可能,從而影響溝通的效率。
99%的HR因為不重視溝通技巧,而在職場上磕磕絆絆。
專業對HR而言,只是敲門磚,而非萬能鑰匙。然而現實中,大多HR都將絕大部分時間用來提升專業能力。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
一是認知上的誤區,對專業過分迷信;
二是對企業面臨的難題束手無策,只能用學習安慰和麻痹自己。
很多專業過硬的HR,卻因為缺乏溝通技巧使得發展并不順利。那么,我們如何在學習專業的同時,兼顧那些被我們忽視的溝通技巧呢?
讓HR郁悶的是:在業績溝通會上,明明是對方的問題,找HR指導,結果無論HR提什么建議,他們都找出各種理由反駁,甚至認為方案不接地氣,沒有換位思考去理解他們。
這樣的事情多了,HR在業務部門眼里就成了不作為的代名詞,再參加類似的會議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發言更是無足輕重。這時候,即使專業度再高,又如何扭轉局面?
為什么總會陷入這樣的溝通死循環?因為我們一旦輕易地給對方建議,對方就會下意識地把責任推到你身上,等著你幫他想辦法或解決問題。
即使再正確的建議,在實施中也可能遇到困難。我們往往有這樣一種心理:如果是自己本人做的決定,肯定會想盡辦法完成,但如果是別人的建議,還沒實施就各種否定,萬一失敗了,也下意識地認為責任不在自己。
其實我們都走進了一個誤區,以為分析會或溝通會他們是來求助HR的,實際上他們更需要有人忙著理清思路,如果沒有弄清楚這一點,哪怕你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見得有效。
激發別人進行全盤思考
確定目標
如果是銷售部門的溝通會,作為HR,我們應該通過一些問題,清楚對方的目標是什么,并且把它具體化,如什么時候達成、如何量化等。
如目前的癥狀是業績幾乎停滯,我們會問新客戶拜訪量如何,是上升還是下降;來公司咨詢的客戶量如何;老客戶的二次消費為什么低迷;希望達到怎樣的轉化率……
尊重現實
我們繼續詢問銷售目前為了解決這些狀況,都做過哪些努力,效果怎么樣,現在誰與這件事有關,他們持有什么態度等等。這一組問題是為了讓對方搞清楚自己的現狀。這些問題問下來,思路就清晰多了。
多些選擇
這一步至關重要,追問對方選擇,是為了幫助對方建立自我責任感。切記不要評判,也不要去給對方做決策,一旦做了,責任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我們可以繼續追問銷售,在相似或相同的情況下,同行業是怎么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多問幾個“還有嗎?”“再想想看”,激發銷售不斷思考。因為人都有懶惰心理,一旦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就懶得再多想,多幾個選項能幫助對方找到最佳方案。
強化意愿
最后一步通過提問強化對方的行動意愿,如果對方和你聊完后,沒有實際的行動改變,那前面的努力就算是白費了。
如果在科室離職分析會、銷售業績溝通會上,我們不再盲目的給建議,而是多問一些具體的問題,層層推進,得到更多明確的回答,或許結果會完全不同。
有人說,企業中的HR常常扮演的角色是游走在員工和老板之間的潤滑劑,這個說法不是非常全面,但也道出了HR在企業中的地位。如果一個HR缺乏必要的溝通技巧,那么他(她)的工作就會非常難以展開。
有這樣一個場景,設計部門為公司的線下校園招聘制作了一張海報,但是風格太過壓抑,與主題不太相符。
領導:HR,這個風格不行,你去找小劉(設計師)改一下。
我們來看看下面兩個HR如何進行溝通的。
HR王:小劉你好,圖片做得很棒,非常能夠表現主題。但因為是校園招聘主題,還是要更加歡快一些,下次做的時候可以盡量用暖色系哈?傊,棒棒噠,繼續努力。
HR黃:你好,小劉,圖片收到了,有空的時候把它能改一下。校園招聘主題呢,最好能讓大家一目了然,快速接收到信息,文案部分可以字號再大一點,色調可以再亮一些。當然,如果能直接換張圖就更好了。
以上兩位HR,誰的溝通更好呢?其實都是失敗的。
HR王沒有明確向設計師提出修改的要求,全文都是鼓勵,很容易造成雙方的誤會,你以為你提出了問題,但人家根本沒有接收到。而HR黃一上來就直接說要改,你又不是專業人士更不是他的直接上司,雖然你是傳達領導的命令,但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溝通,很容易造成設計師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對后面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就這個場景,什么是比較好的溝通方式呢?
“您好,招聘海報給領導看了,他直接說:這根本不是你的最好水平啊。這次校園招聘活動影響力挺大的,老板希望通過這件事情呢,幫你打造個人品牌,提高認可度,所以他會比較在意。我想,這個海報主色調是灰色背景,確實沒有凸顯你的水平,而且壓抑了一些。馬上要亮相了,咱們是不是該微調一下?”
說什么話,效果是不一樣的
牢記溝通目的
做任何事情,永遠不要忘了為什么出發,最終目的是什么。這次溝通的目的,就是讓設計師修改,沒有商量的余地。小王的第一版,純粹是在鼓勵。對于要修改這件事,說得很隱晦,模棱兩可。這樣溝通的結果很可能是,對方回答:好的,那我下次注意。小王回來啞巴吃黃蓮,溝通失敗,目的沒達到。
換位思考
很多人覺得溝通很難,是因為他們覺得溝通就是“說服”。但強行說服并不容易,也非常容易把局面搞僵。良好的溝通,本質上都是共贏。想讓對方欣然接受,要站在對方的立場,研究他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前文與設計師溝通,可以知道這次招聘活動在公司內外的影響力都很大,而這位設計師剛來不久希望得到認可,如果能借本次活動的影響力打造出自己的個人品牌,是件不錯的事。這個需求,設計師本人沒說過,但按常理可以推斷出來。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說服,讓她明確知道這件事情對她的收益,事情就簡單多了。從結果上來看,這種溝通就不是一種苛責,雙方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互益關系。當然,這件事說出來有些小心機在里面,但本質并不壞。任何溝通都是一樣,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去研究對方的需求,那一定不可能愉快溝通。
靈活運用溝通方式
溝通有很多種,最典型的當屬“說服式溝通”。這種溝通方式不難理解,就是要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所謂說服,一定是難的,需要循序漸進。說服式溝通,一定要把結論放在最后,保證對方認可你的想法,只有這樣,接受起來才會容易很多。這里要補充一句,如果是跟你的上司溝通,那就要用匯報式溝通,方法就截然相反了。跟上司溝通,要先說結論,再解釋原因。因為上司最想聽的是結論,如果結論他接受,后面的解釋壓根不需要浪費時間了。溝通也更高效、準確。這兩種溝通方式完全不同,一定不能用錯了場合。
注意用詞細節
話術的最后一句,原本的方案是:不如再改改?換成:或者咱略微調下?雖然只改了幾個字,細微差別,但其實不同,改改是個疊詞,這個背后的行為想象是“改改改”,改好多遍。微調這個詞很輕,給人的感覺是只要改動一個地方,分分鐘搞定。哪種更容易被接受?顯而易見。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作為公司中層領導該如何與同級溝通?
作為企業中層管理者如何與上級溝通?
企業管理:溝通是一門大學問
部門總監錯位的五種現象
方法丨如何做好組織內部溝通?
成功職場人都非常善于與領導高效溝通
某貿易公司構建內部溝通機制項目紀實
會當領導與不會當領導都有哪些明顯的差異
管理團隊會不會“散架”,關鍵在于認清這9
建立內部溝通平臺,實現經驗信息共享
相關熱詞搜索:
不會溝通 越專業越迷茫 相關課程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實戰型培訓班
建設工程企業項目經理管理人才高級研修班
清友會管理心理學高級研修班
商業地產開發與投融資總裁研修班
工程建設招投標高級實戰研修班
清大美院藝術投資與藝術管理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