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變動頻繁,對公司的傷害是什么?
2017-11-24 17:16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前言
本文要談的是比人事變動更重要的話題,但大家身邊感受更多的是公司人事變化。特別是地產企業,從高層到基層變化都挺快,剛備注了一個微信好友,沒過多久,就看到他發另外公司的樓盤廣告了。
這不是好的現象,無論是對企業還是自己,故而寫此文。
沒有一家人事變動頻繁的公司,業績不受影響
20年前,很多公司就喜歡“空降”,那時是挖角的對象是外企高管,吳士宏高調去TCL,曲云波到科龍。最后的結果無不是來一人走一群,而導致公司原氣大傷。
“空降軍團”終結于阿里巴巴06年引進的集體陣亡,其中有衛哲、吳偉倫、謝文、崔仁輔、黃若、武衛等,逼著馬云將“不招空降兵當CEO”寫進公司基本法。再也沒有媒體吹噓“打工皇帝和空降兵”的神話。
但是,批量更換人員和成建制的跳槽,在房地產業還很流行。在TOP50的公司,都可以拉出長長的高層變更名單,就不一一贅述。
如果公司的問題,可以通過換人輕易搞定,做公司就沒有那么難了。
不能說團隊老化而穩定的公司,業績會好;
但可以說,人事變更頻繁的公司,業績會受很大影響。
人事變更,通常是因為業績問題而引發,業績不佳而讓賢,貌似沒什么問題。如果新上任的人能迅速了解現狀且快速給到更正確的解法,結果還差強人意;但稍微不注意,就會因重新洗牌而產生派系斗爭,更嚴重者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讓業績大幅度下滑。
并非新上任的高管就有什么錯,問題不在這里。
公司的兩種定義:
權力機構OR戰斗組織
我觀察到,很少有公司把自己想清楚。
從公司主體屬性來看,當然是戰斗組織,因為需要靠效率在市場上搶生存空間,天上又不會掉業績下來。但是從很多公司的自信來看,又屬于權力機構,因為每一家公司都驕傲于“市場占有、資本實力和技術實力”。
公司熱衷于宣傳自己的市場份額、銷售額,企業資產規模和領先的技術,并以此認為自己處于勝利的一方,進入高市場份額可以奪得更多市場份額,資本實力可以裹挾更多資本,技術領先可以進一步領先的邏輯。
當然會引發派系和權斗,因為當市場占有、資本和技術實力可以奪得明天的勝利時,人就成為最卑微的一環:用誰都能取勝,那為什么不用聽話的順眼的呢?
所以公司換人,通常是兩種情況:
1、誰都能取勝,你居然沒有取勝,換。
2、你不聽話或者做事不讓人順眼,換。
這就是派系和內斗的開始,認真做事,并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那么必須將做事的精力分出來很多,靠其它的手段取得安全感。由此,公司變為“權力機構”。
好像公司現有的“市場份額、資本實力和技術實力”,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
每一間牛逼的公司,都有卑微的過往,即便有強大背景的國有企業,能成長為今天的TOP100,完全是靠效率取勝,靠打硬仗而取得市場、社會、國家的資源而壯大。
民營企業戰斗能力弱,開業即關門;國有企業戰斗能力弱,也關停并轉了很多家。所以今天存在感強大到令人仰慕的實力企業,早些年完全是“戰斗組織”。
戰斗組織,將“實力”放到第二位,將“觀念”放在第一位。實力嘛,最多保證打敗幾場仗不至于關門,死一隊人還可以再派第二隊繼續打;但是昨天的仗打贏,誰能保證今天的仗就能打贏呢?美軍的海豹6隊也不敢這樣盲目自信。
公司,即“生產鏈”
自從我們搞明白了,“需求”是顧客接受了產品的消費觀之后;自然很快搞明白,觀念即公司的軟實力。
公司成立于工商注冊的那一天,但是公司形成于“生產鏈”搭建成功的那一天,這是皮包殼公司和有經營活動公司的本質區別。
公司生產鏈脫胎于三大要素:要做什么,有哪些人,怎么分工劃分責權利。
所以我們看到兩個現象:
1)、沒有兩間生產鏈完全相同的公司:
不同的生產鏈分工,形成各自的公司特色,產生核心競爭力;
2)、同一件公司,不同階段,生產鏈也不一樣。
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多,所以分工隨時都在調整。競爭力也不斷變化。
良性運行的公司,生產鏈各個環節配合良好,對事和規則的觀念一致,沒有觀念的沖突,運行效率自然很高。
生產鏈關鍵環節中,任何一個要害人物走掉,就會導致整體運行緩慢,需要重新磨合。
空降來的人,未必了解之前生產鏈是怎么運轉的,發出自己的指令,嚴重者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集體辭職、消極怠工。
這是吳士宏空降TCL,導致雙方大傷元氣的原因,
也是馬云將不招聘空降兵做CEO寫進公司法的原因;
也是富二代,可以繼承財富但沒法繼承父母事業的原因。
公司的觀念,取決于一把手
觀念是公司每個人的認知,但完全取決于“一把手”。因為觀念是公司戰略的產物。
“做什么事,有哪些人,如何分工劃分責權利”,結論一出來,公司的戰略就形成。認真讀一下《毛選》,你會發現他每次戰略都是這么做的。
同樣是做房地產的公司,我們看到不同的觀念,形成不同的公司分工:
1、以業績為觀念。強投資模式。
2、以效率為觀念,F金流模式。
3、以利潤為觀念。產品定位模式。
4、以產品為觀念?蛻粜枨竽J。
5、以滿意度為觀念。質量和物業服務模式。
還可以從更多維度來定義房地產,形成完全不同的地產公司;就如以家的感受為觀念,我們看到了奇葩的海底撈。但觀念只有一個,涉及到分工和責權利劃分。
一把手要是講得面面俱到,任何方面都要抓住,你就當他壓力太大,還沒想清楚。
觀念既然是戰略的產物,那在市場競爭中能取勝的公司,其觀念必然有三大特征:
1、正確。把大勢和微觀都看清楚了,否則別說占領市場了,內部都不能服眾,地位低的不會當著一把手面講,但是會私下議論,這是怠工的源頭。
2、及時。能根據形勢變化而快速挑戰。
3、穩定。畢竟生產鏈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有重新理解的過程。
戰略的這三大要求,排除掉了外來者破局,或者富二代接班的可能性。
所以公司千不怕萬不怕,就怕一把手到處去考察,讀個EMBA啥的,把別人家的先進帶進來,擾亂公司原有的生產鏈。
團隊是公司第一批顧客
以業績為觀念的公司,以“期權”、“合伙人制度”、“年薪”來激勵團隊的戰斗力。說實話,我也不太確定這樣好不好,畢竟它在需求旺盛的市場效率極高。
如果你將公司定義為“戰斗組織”,那么,常勝將軍會經常在士兵身旁:
你要一邊思考戰略戰術決策,一邊了解士兵們的觀念變化,激勵那些灰暗的士兵,剔除那些消極的士兵,乃至開掉樹立負榜樣的士兵。順便將新的觀念傳達給士兵們,直到徹底讓人接受。
所有的高層人事變動,業績、動作的背后,皆是因為“觀念”沖突。如果管控得早,變動而帶來的事業耽誤,可以很大概率避免。
導入觀念,即導入戰略。這不是開一次會或發個文件可以搞定的,也不是拉出去團建步行10公里就能統一。
營銷費,是花大把錢去建立顧客的消費觀;那么,也有必要花人力物力先建立內部的統一觀念。
至少,原來的國企還喜歡在墻上畫漫畫,傳達觀念,F在,業績為王之后,反而做得太少。
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一個高效率運轉的生產鏈,才可以創造“更高的市場份額,更多的實力以及更新的技術”;反之,任何實力都會被低效的生產鏈消耗掉。
寫給頻繁跳槽的人
對上班者來說,加入一個企業,就是加入它的生產鏈,并且接受它的觀念。良好的企業,會讓你了解生產鏈的構成并塑造你正確的角色觀念,形成你的工作作風。
跳槽到一個新的企業,會面臨接受新觀念和新生產鏈融合的問題。
跳槽2-3次以后,你會發現,一個人要能在思想上大轉彎,順暢接受每個企業的觀念要求,太難太難,會感到沮喪,乃至對行業都感到疲憊。
每個房地產企業,對產品、營銷的崗位角色要求并不一樣,即便是一把手慕名挖角而來,給你高位高薪,還是像以前那樣工作,也有上下游無法配合你的窘迫。
有一種人生艱難,叫做“喪家之犬”:新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每個動作不一樣;每個人都不信任你,感到孤獨和無奈,但熟悉的地方,再也回不去了。
除非你能既是調整觀念,粉碎再重建。陌生的生產鏈,對每個新來者都是“政治”,而且合理合法。
不要輕易的一拍兩散,只要這間公司本身是“戰斗機構”,它會讓你突破原來的自己。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管你該管的事,這才是高效率的領導方式
企業內參:形式主義嚴重的六大原因
中高層如何提升企業管理執行力?
領導力發揮:高層交接的八大誤區(轉載)
相關熱詞搜索:
高層變動頻繁,對公司的傷害是什么? 相關課程
- 上一篇:剝離復雜性 回歸“核心的核心”
- 下一篇:說話太傷人者,都擅長“大腦互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