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企業管理者激勵員工的六種方式
2016-06-20 11:57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
1、用“獎賞”去激勵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將滿足溫飽放置在最底層,說明物質的需求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要求。用“物質”去獎賞員工是激勵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F代管理者必須注重物質激勵,以物質利益激發員工對企業經營、工作績效的重視與關心,把職工和企業結為休戚與共的共同體。
《三國演義》中,曹操得了典韋,就“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收了許褚,即“賞勞甚厚”;表揚斬了顏良、文丑,又要求到汝南作戰的關羽是“云長建立大功,未曾酬謝,豈可復勞征進?”......曹操一句“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是其看重物質激勵最好的詮釋。不僅是曹操,東吳孫權同樣也是善于利用物質激勵的管理者:魯肅夜半獻王霸之策,次日便“厚贈魯肅,并將衣服緯帳等物贈肅之母”;甘寧百騎劫曹營,立即“賜絹千匹,利刀百”......
物質獎賞的重要性對于激發員工內在潛能有著重要作用,正如韓愈《馬說》所言:“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飼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用“功名”去激勵
這里的“功名”指的是功業和名聲,簡言之就是給員工“發展機會”。大部分的職場者都有一定的事業心與上進心,希望在工作中有所表現,進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尤其是那些職場精英人群。因此,幫助員工實現個人價值是激勵員工充分發揮潛能的重要手段!镀髽I管理百科全書》指出,造成人才外流的三個因素之一是缺乏“發展機會”。優秀的管理者,會給屬下提供發展和施展聰明才智的機會,創造出能使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培養個人對組織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諸葛亮正是有“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的事業心,才會被劉備一句“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而打動。劉備攻下漢中,推辭稱帝時,諸葛亮以:“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生忘死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風,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警戒劉備要想穩固人心就應當讓他們看到前途。劉備稱帝后,“大小官僚,一一升賞”,結果“兩川軍民,無不欣躍”之景象,足以說明“功名欲”對增強凝聚力有著絕對的重要性。
除了“升職”外,讓員工感覺受到倚重和賞識也是“功名”的重要因素。趙云大勝魏軍,劉備贊揚他:“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虎威將軍”一個稱謂就顯示了管理者的看重,大大激勵了趙云。
3、用“感情”去激勵
所謂感情,就是讓員工時刻感受到來自管理者的關心、愛護與信任等,F代企業“人性化管理”模式慢慢替代了將員工僅當做工具的方式,目的就是以“情感”去激勵員工對企業經營關注,培養企業員工間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氛圍。“感情投資”有時會比獎金更能喚起人們的工作熱情,它所帶來的效益有時候甚至不亞于通過資本投入、擴大生產能力所創造的價值。
曹操在半夜聽說許攸來投奔自己,連鞋子都顧不得穿上就跑出營帳去迎接,到了寨中,“先拜于地”,其對賢才的重視可比劉備的“三顧茅廬”。長坂坡之戰,趙云萬軍之中救出阿斗,劉備憤怒地將孩子擲于地上,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且不論劉備的真心有幾分,但他所表現出的愛護下屬的形象,絕對達到了撫慰人心、凝情聚力的效果。
劉備還有不少“情感激勵”的例子:與趙云初見后離別,他“執手垂淚,不忍相離”;請諸葛亮出山,是“淚沾袍袖,衣襟盡濕”;關羽被害,是“淚濕衣襟,斑斑成血”......這些“哭”,幫他獲得了大量人心,有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資本。反之,如果管理者吝惜情感,僅僅將職員作為可利用的升值工具,是很難獲得人心,人不和,企業難成。
4、用“榜樣”去激勵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提出,領導者對下屬的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企業管理中,領導者的模范品質和帶頭作用,往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影響力,對下屬的行為有著極大的激勵作用,“榜樣”帶來的示范性作用在經營管理中常常能直接或間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孫策在《三國演義》中雖然不是濃墨重彩地一筆,卻也有鮮明的形象:“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孫策“多謀而善用兵”,作戰勇猛,常身先士卒,“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平定江東,他每每沖鋒陷陣,手下人很為他擔憂。一次張皇勸孫策:“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系命,不宜輕敵小寇。愿將軍自重。”他回答道:“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顯然,孫策更加看重的,是以身作則帶來的強大威力,即榜樣的良好效果。
“故為戰者,必本乎率身以勵眾志……志不勵,則士不死節;士不死節,則眾不戰”,戰爭中,將領的榜樣作用對戰爭的勝利與否有著決定性作用。素有“東芝之神”的日本企業家土光敏夫曾表示:“下級學習的,是上級的背影。上級全力以赴地投人工作的行動,就是對下級最好的教育”。
5、用“寬容”去激勵
企業領導者是否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往往能決定一個組織的向心力的強弱,員工工作任務的完成與否、案子的成敗與否,常常是概率相近,是否能夠容忍“失敗”,容忍“殘缺”,容忍“不完美”,對管理者是莫大的考驗。如果管理者能塑造寬容的形象,就能給予員工良好的心理影響,進而激發員工的創造與創新。
《三國演義》中“董卓”無疑是不懂得寬容而慘遭殺身之禍的典型。當董卓見到呂布調戲貂蟬便起了殺心。李儒用楚莊王“絕纓會”的故事進行規勸,提醒他“暗中牽袂醉情中,玉手如風已絕纓。盡說君王江海量,畜魚水忌十分清”的道理,但董卓已經容不得呂布。“父子君臣”關系破裂,一代梟雄就這么被殺。以另一個角度想,如果董卓有如楚莊王般的容人之量,三國或許會是另一種觀景。
企業中的優秀人才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處在風口浪尖,或者因鋒芒太露而招致非議等,領導如果沒有容才、護才之心,不能以寬容的姿態去鼓勵人才做貢獻,很快就會失去企業的中流砥柱,組織也會很難發展。
6、用“危機”去激勵
精明的管理者,會懂得適時地、有意地去制造些“危機”,給員工帶來工作“危機感”,以壓力來激發動力。當今科技發展迅速,落后隨時會讓企業從市場上清出,每一個員工都應該有一定的危機意識,明白不進則退的道理。從而才能調動積極性,面對市場客觀環境保持拼搏的精神與狀態,促進企業管理。
第三次北伐中原之際,姜維率軍渡過洮水,背水列陣,迎戰魏軍。隊伍列好之后,魏軍四名將領出戰姜維,姜維略戰數合,便撥馬往本陣敗退,魏軍大隊人馬一齊趕來,眼看蜀軍就要無路可退!姜維大聲呼叫:“事急矣!諸將何不努力!”蜀軍聞言一齊奮力殺回,魏軍敗退。這一役與西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戰略,以危機感讓將士奮起殺敵。
激勵的最終目的是在實現組織預期目標的同時,也能讓組織成員實現其個人目標,管理者要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入手進行激勵,強化員工的需求動機,達到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在客觀上的統一。《三國演義》中有不少關于激勵的案例可供我們學習,但在運用中,管理者一定要結合企業實際選擇適合有效的激勵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企業管理者如何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
抓住時機驗收激勵成果才能使激勱效果最大化
激勵方法:處罰最差的不如獎勵最佳的
好領導怎樣激勵員工
領導激勵員工的難題
企業管理者如何圓滑處事
清華課堂:管理者應當管什么
企業獎勵激勵應注意哪些原則
企業怎樣運用目標激勵理論調動職工積極性
管理企業時合理制度的激勵作用
相關熱詞搜索:
三國演義:企業管理者激勵員工的六種方式 相關課程
- 上一篇:關于二代企業家接班的四點歷史經驗
- 下一篇:企業領導者永遠不能說的十六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