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培云:我從未懊悔回來 -編號:AO924Ln
2015-01-22 06:12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嚴正看待教學工作、周密組織教學過程、嚴厲請求學生,黃培云提倡的“三嚴”風格在建校當前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們一方面一直改良教學的物資前提,一方面鼎力造就師資。學院成立時基建只有兩萬多平方米,實驗室、教室、宿舍等都十分缺少。”大略用了3年時光,教養樓、實驗樓接踵樹立,實驗室裝備不斷彌補,教學品質也有了進步。
“工資的數量越來越大,先是幾百塊,后來又是幾千塊,幾萬塊,上百萬塊錢,最多的時候是幾億幾億的工資。后來連金元券也貶值了。買貨色時常得騎著自行車,后面是一大捆鈔票,加在一起是幾個億去買點東西。”講起那時候日子的拮據,黃培云像在說別人的故事那般輕松。他沉醉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漸建起了礦冶系的實驗室。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常有別的學校的人來參觀,緩緩的,武漢大學礦冶系在海內有了點名氣。
1938年9月,從云南昆明西南聯大畢業后在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任助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親歷了“一二·九”和其后的“一二·一六”活動,黃培云深深覺得,“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只讀圣賢書”只是個幻想,“七七事變”的槍炮聲攻破了校園的安靜。1937年9月,教育部正式下令,北大、清華、南開聯合組成國立長沙暫時大學。10月,黃培云追隨1600多名來自三校的師生達到長沙。
繾綣親情
“我畢生參加完成兩件大事,一件是艱苦建校,一件是粉末冶金學科建設。”經歷過到處遷徙的少年時代、參加過由聞一多等教授帶領的西南聯大步行團、通過清華庚款留學提拔測驗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對于走過很遠的路、看過許多風景的黃培云來說,應國家之需回國受聘擔負武漢大學礦冶系主任,介入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大學前身)創建,致力于開拓我國粉末冶金學科建設并為國家培養急需人才,這是別人生的重要篇章。
60年代初黃培云培養了第一批粉末冶金專業的研究生。“文革”中,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斷。1978年,黃培云又開始招收研究生。上世紀80年代,他培養了這個專業的第一批博士生。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他先后給學生上過硬質合金、粉末冶金原理等課程。
艱苦建校
趙新那是中國語言學家趙元任的二女兒。趙元任僑居美國后,他的家幾乎成了留美學生的“招待站”。周培源等許多早期赴美留學的學者,都曾是趙府的座上客。
起源:中國教育報 2011-09-23
“黃院長指導研究生相稱詳細,有些程序都是他自己寫的。要求學生看的參考文獻,他自己也看過。”金展鵬說。
佘思明他們又買了馬達和鋸片,自己裝了鋸木頭的機器,很快,木工廠建起來了。說是木工廠,實際上除了那臺鋸以外,什么都沒有。但學生們就是用它制造了一大批小板凳。
任務下達,誰都不知道粉末冶金是什么。中南礦冶學院當時的黨委書記、院長唐楠屏問誰曉得粉末冶金是怎么一回事,黃培云說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學過一門30學時的粉末冶金選修課,有點概念,但當時并不太器重這門課程。
那時候時興男同窗請女同學到餐廳吃飯、跳舞,“但我們的情感不一樣,我們國家正在受侵犯,對他們時髦的這些我們不感興致。培云不會舞蹈,我也不會”。同樣的心境,同樣的志趣,使趙新那與黃培云走到了一起。而趙元任也早就把黃培云看成家里人了,“培云博士論文交上去的稿子就是我父親打的”。
1956年中南礦冶學院培養出第一批畢業生,較強的專業才能和綜合素質使這些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送。
在極其難題的情況下,師生團結一致,以必勝的信心迎來了中南礦冶學院的如期開學。1952年11月,在盛大的開學儀式上,陳新民被任命為中南礦冶學院首任院長,黃培云和顧凌申任副院長。
“文革”之后,黃培云和學生們合作擴展了研究領域。與呂海波合作開展了粉末壓制和粉末動壓成形的應變行動研究,與曾德麟合作開展了水靜壓制研究,還與楊守植等人合作開展了粉末振動熱壓研究。
1991年12月,“無機相圖測定及計算的若干研究”取得國家天然科學獎三等獎。
1985年8月,“粉末壓抑理論”獲國家做作科學獎。
他的歲月
談起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愛,快言快語的趙新那說:“我還記得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別把碗砸啦’。”
孜孜治學
最開始的時候連學生宿舍、職工宿舍都沒有。從清華大學秘書長職位抽調來籌建學校的陳新民提出“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方式,艱苦斗爭,團結建校”。
《黃培云院士口述傳記》作者鄭艷以此為訪談的切入點,追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粉末冶金學科奠基人黃培云豐盛而厚重的人生過程,期望發明一個人、一個學科、一個時期之間的關系與邏輯。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肅穆,巍然中心……”2008年4月27日,是清華大學97生日留念日,一群白發蒼蒼的白叟重聚校園,蜜意地唱起清華老校歌。他們是已畢業70年的十級校友,最年青的也有91歲了。再見同學,黃培云的思路回到了上世紀30年代的清華園,在那里,他學到了太多太多。
交通運輸也是一個問題。建校時,左家垅一帶只有一條委曲可以通過單車的康莊大道,其中還有一兩處連單車都很難通過。學校師生就用鋤頭一點一點把路鏟平、開明,使大量建校物質運往新校區成為可能。
黃培云從不猜忌自己作出的歸國決議的準確性,在他的意識里,這簡直無需探討;貒跋Γ膶烪ayward教授問他:“你斟酌過留在美國持續工作嗎?”他答復:“回不去沒措施,回得去我下信心回去。”
(感激鄭艷女士為本文供給材料)
長沙常設大學遷昆明后正式定名為“國立西南結合大學”。“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告別。”每當哼唱起西南聯大校歌中的這一句,于風雨之途求學的感懷便涌上黃培云心頭。在他心里,西南聯大最值得悼念的是其自在寬容的學風,讓老師和學生凝集在一起的是師生獨特的愛國情懷。憶及那段難忘的步行閱歷,他說:“它豈但錘煉了我的身心,更主要的是深刻十字街頭,使我懂得到不少民間實際情形和民眾生涯的疾苦。”
想當年,趙元任與楊步偉女士結婚時婉拒所有禮物,只在家中請摯友和證婚人吃了頓飯,被報紙以《新人物之新式婚姻》為題進行了報道。他們簡略而浪漫的婚禮在常識界一時傳為美談,引得不少摯友效仿。“后來新那和我結婚,我們的兩個兒子結婚,也都沒有宴客。”黃培云說。
1941年9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五屆留美公費生,10月起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生院學習。
在第一班中有個學生叫呂海波,他畢業后由一名助教成長為教授、博士生導師,與黃培云一起工作,一起缺席學術會議。“我們配合的時間超過半個世紀了。”
“咱們這批留美的研討生出國以前,清華當時理學院的院長吳有訓先生跟我們反復講,這批考生是各個學校里成就最優良的學生,所選的學科是經由重復研究的,都是國度很須要的專業,盼望你們可能趕緊回來施展作用。因而我從不想過不回來,我們那一批學生后來都回來了。1973年新那的父母回國省親,在北京,吳有訓先生對老友人趙元任夫婦說:‘你們的二女兒、二女婿回國來,是對的。’”
1938年夏天大學畢業后,黃培云留在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擔任助教。1941年通過第五屆清華庚款留美考試,赴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非鐵冶金。
風雨求學
在國共協作剛剛開始、全民抗戰熱忱高漲的背景下,張治中、陳獨秀、徐特立等社會紳士來校進行的報告受到學生的熱鬧歡迎。那一階段的課堂既有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等名教授各具特點的授課,也有不斷傳來的日軍轟炸機靈報聲。
黃培云夫婦1947年3月到了武大,當時學校很困難,經費極少。但珞珈山的景致使他們感觸到了家園的美妙。
黃培云說:“學校為了減少一點職工的困難,有一局部工資用什物替換。什么實物呢?現在聽起來都令人驚奇:鹽、幾塊錢的鎳幣……為了不貶值,大家拿了工資就拼命買東西。有一次,因為新那懷了身孕,身子不便利,我進城去買東西,好東西別人都買走了,我只好買了個木柜子回來。新那說,行,咱們這個月就吃木頭吧。”
黃培云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是清華大學由留美準備學校改為大學后的第十班,所以稱為十級。
1917年8月,生于北京。
194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科學博士學位。
88歲的趙新那老人膝上攤開著幾本厚厚的硬皮畫冊,那是她為老伴黃培云精心制作的生日卡片——實在說人生紀念簿興許更正確——這些居心篩選出來的照片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按次序貼在大16開的冊子內頁。每一張照片都記載著一段時間,這些被凝固的畫面連綴起來,便形成了主人公的個人史。
清華看重體育是出了名的,黃培云讀書時體育部主任是馬約翰先生,他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那時,清華有一套“膂力考試合格尺度”,如爬繩、100米跑步、跳遠、游泳等,一項不迭格便不能畢業。“我們那時候被要求‘橫渡’泳池,25米,不愛運動的我幾乎是連扒帶抓游過去的。”說起當年“糗事”,黃培云自己也忍俊不禁。
談及粉末治金學科,黃培云感到無比親熱:“這個學科,我參與了奠基、培養人,更直接見證了它的發展。”
終生為冶金 一生養桃李
深受蔡元培先生影響的武大校長周鯁生認定辦好一所大學首先要有優秀的師資,所以他愛才如命,廣攬人才,不論是英美派,還是德日派,對于有不學無術的人,他都聘請。他在美國講學期間就十分留神在留學生中選拔人才,黃培云就是在美國接到武漢大學聘書的。
朝花夕拾,親切而暖和。鄭艷從黃先生娓娓道來的人生故事中,感想著由豐富學養、豐碩經歷帶來的雅達散淡。走進黃培云院士九十余載的悠久歲月,我們得以探尋一段令人難忘的風波際會,得以從一個個被還原的歷史細節中,發現一個人、一個學科、一個時代之間的關聯與邏輯。
黃培云牢記著自己當學生時老師的教導,他當教授后老是激勵學生多關心所學專業之外的東西,要把基本打得又牢又寬。面對越來越多的博士只關懷本專業的景象,他總忍不住吶喊,千萬別把博士給培養成“窄士”。
從新材料研究室到后來的粉末冶金研究所,多年來,研究所同仁共完成國家重點科研名目數百項,為我國原槍彈、導彈、衛星、雷達等的發展作出了重大奉獻。
惡作劇、運動、出汗,每個時代的青春都是這樣充斥活氣和趣味吧。黃培云躲過了新生入學時必需通過的一項叫做“拖尸”(Toss)的清華傳統典禮,但對“斗牛”印象頗深。“斗牛”是清華學生借鑒的打籃球方法,就是打球時樂意參加哪邊就參加哪邊,打著打著感到這邊不好,可以轉而參加對方回擊本來的一方,對人數沒有限度。這種自由的游戲成為清華的傍晚一景,當一天的課程停止,學生們跑到體育館縱情地揮灑汗水,局面好不熱鬧。
黃培云記得,在修整校舍的進程中,切實買不到瓦,他們就自己做瓦。建屋子需要大批的磚,他們就本人建窯、自己壓胚、自己燒磚。
還有水的問題,學校所在的左家垅一帶缺水重大,居民人口多,自然條件差,逼得學校只能自己解決用水問題。學校師生自己設計、自己裝管子……靠自己的力氣辦了一個小型自來水廠。
冶金部把培養出產硬質合金所需人才的任務下達給了剛成立兩年的中南礦冶學院,要求設立粉末冶金專業。
事實上,即使在年紀已高的今天,黃培云身上仍堅持著這種求真求實、向善向美的品性。《黃培云院士口述傳記》的作者鄭艷每次去黃老家里訪談,“都見到他保持學習,見到他謝絕空洞討論,見到他談起古典音樂時輕彈節奏的手指……恰是這些,構成了一種精神的穿透力,穿透各種困擾,維護他成為一個完全的人,從事真正的科學、真正的學術”。
包含黃培云在內的學院領導特殊強調科學研究的重要性,認為科研是增進教師成長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先生學術程度、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道路。因為踴躍應用行政治理上風促進教師發展科學研究,中南礦冶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參加國家科技攻關時喜報頻傳,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黃培云的學生、今年教師節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榜樣的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上個世紀70年代曾與黃培云共事。黃培云非常支撐金展鵬開展的相圖計算工作,但金出國兩年之后回來,因遇到一些困難,當時情緒不高,“黃院長每次見到我都提相圖計算的事,要我放松。有一次,他對我說,你要抓緊時間。他援用了一首唐詩: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他的意思是說學科發展也是這樣,真正的春天并不是大家都看到的春天,當柳樹還是嫩芽的時候,真正敢于摸索、有目光的人會發現春天已經降臨了,而等到繁花似錦的時候,到處都是看花人,要趕都趕不上了,對科研目而言,就是把翻新的機會放從前了。”
幾十年來,這個專業為我國粉末冶金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一些成為了我國粉末冶金領域的骨干氣力,發揮著學術帶頭人的作用。
在趙家開清華同學會,通常很熱烈。幾十個人在那兒吃飯,飯后這個表演唱歌那個表演跳舞,常常是吃完飯后盤子和碗一大堆等人清算,黃培云就自告奮勇到廚房去洗碗。“新那到廚房來幫忙,我說用不著了,已經差未幾了。我們就這樣意識的。”
“培云今年87歲了,用英文說:‘pushing 90!’咱們在一起也將近60年了。”2004年,趙新那在給黃培云的誕辰贈言中寫下了這段話。
黃培云,福建福州人。曾任中南礦冶學院副院長,湖南省科協主席,F任中南大學學術參謀、博士生導師。是我國粉末冶金學科的奠基者和開辟者之一,創建粉末壓型理論和燒結實踐,在合金相圖盤算、疾速冷凝等諸多范疇內獲得了重大結果。獲原國家教委科技提高一等獎(1986)和國家天然科學獎(1989),著有《粉末冶金原理》等。
經過一番劇烈的爭辯后,校址終極選定在湖南長沙。“建校時最困難的是沒有人,我們就在長沙行將畢業的學生中找幾個能干的。”黃培云印象深入的是武大學冶金的佘思明。他負責木工,完整是是從頭開始學,邊學邊干。他們是從學行話開始的。哪些木頭耐用,哪些木頭會長蟲,他們很快就控制了這些知識。先對學校的桌椅板凳、實驗臺需要多少木頭進行估算,而后再去買,他們總能買到最好的木頭。“那木頭真是好啊,我家里當初還有幾把那樣的黑漆木頭椅子,硬朗極了。”黃培云感慨地說。趙新那在一旁補充道:“比什么摩登家具都好。”
圖為黃培云夫婦(左一、左二)與趙元任(右一)等家人合影。
黃培云評估自己“不是一個活潑的人,比擬內向”,這種個性使他在學生眼里經常是不茍言笑的形象。但談完了正題,他又變得談笑自若,和顏悅色。曾德麟教授是黃老上世紀60年代的研究生。他記得那時的每周三下戰書,研究生們都會例行來到黃培云的辦公室。指點、答疑之后,話題也就說開了,清華研修,國內、國際科技信息、動態、遠景、意思,時而剖析,時而演繹,學生們可以插話、能夠質疑、可以反駁。“碰到不易說清的問題,黃先生就側身在房門后掛著的小黑板上寫寫畫畫,總想讓人佩服。偶然,有人仍是不服,他就滿臉微笑,和緩地說,大家回去再細心思考研究,下次再談。”
當時,同學間對于應該念書還是該去打仗的爭論同樣引起了黃培云的思考:作為一個有血性的男兒,我們是否也應當跟同齡人一樣去當兵,保家衛國?教授們勸導學生說,戰斗總會過去,我們這個民族在戰后還要建設,要振興。只有國家強盛,我們才不會挨打。所以我們不能中斷讀書,不能中止人才的培養。這種觀點使學生信服,為救國而讀書成為西南聯大人的信念,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西南聯大出現出一大批出色人才。
1947年3月起,在武漢大學工學院礦冶系任教學,兼系主任。
黃培云創立的粉末壓型理論和燒結理論,進入了當代國際材料科學和高技術發展的前沿領域,失掉了國際粉末冶金界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1994年,入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黃培云無疑是榮幸的,在戰時的中國,他在領有中國最有名師資的學府讀書,在精神與學術上受到多重陶冶。知識廣博、興趣普遍的名教授講一般基礎課程的風尚使黃培云受益并深深影響了他后來的教學科研之路。
圖為黃培云院士近影。 中國教導報記者 郭小清 攝
1946年12月,回國。
1951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揭開了1952年院系調整的序幕,會議決定對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學院6所高校有關地質、采礦、冶金的學科進行調整合并,成立獨立的中南礦冶學院。該學院定位為以培養有色金屬工業需要的人才為主,并要求1952年招生。時任武漢大學礦冶系主任的黃培云參與了籌建工作。
1979年5月,創立中南礦冶學院粉末冶金研究所并兼任所長。
黃培云學生時代的記憶印證著清華“清爽、活躍、民主、向上”的校風。
黃培云回憶道:“我們把6個學校的教材擺在一塊兒,強當選優,最后斷定以武大、湖大、北京產業學院的教材為主。當時沒有復印機和掃描儀,就用蠟紙和油印機。”但這套綜合幾所大學教材臨時編寫的教材沒用多久,就根據教育部的劃定,同一用蘇聯教材了。
粉末冶金是一門制取金屬、非金屬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科學技巧,它能滿意航空、航天、核能、武器、電子、電氣等高新技術領域各種特別環境中應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一些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該領域的研究,而在1950年代的中國還是一個空缺。
1956年3月,赴北京加入“制訂國家十二年迷信計劃”會議。
武漢淪陷后,長沙的局面愈發緩和。1938年2月,教育部決定將學校從長沙搬到昆明。當時國內交通極不發達,只好分三路赴昆。身體條件較好的學生由教授任領隊組成“湘滇黔旅行團”,沿湘黔公路步前進入云南。黃培云隨著同在清華讀書的二哥黃培熙參加了步行團,被選為小分隊隊長。
“良多人說我回來傻,我也聽慣了,不在乎。嘴長在別人身上,讓別人去說吧。我自己以為不傻。”在國困民窮的年代抉擇回國,很多人不解,對于別人的談論,黃培云的回答帶著他特有的固執。趙新那記得,學校為黃培云慶祝70歲生日時,“培云說,我素來沒有后悔回來過”。
2010年2月,《黃培云文集》出版。
要在1952年11月如期開學,教材問題火燒眉毛。6所學校所用教材的內容、規模差異很大,急需在開學前把各個學科的內涵,范疇等規定好。
1945年7月21日趙元任在日記中寫道:發出新那的結婚告訴約300份。跟新那、培云、陳福田夫人同去市政廳,City Clark Buck 主持婚禮……
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
1954年,創立粉末冶金專業,兼任中國科學院長沙礦冶研究所副所長。
培育人才之外,黃培云引導的粉末冶金專業還接收實現國防部分下達的義務。即便在“文革”中新資料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也沒停過。
黃培云和趙新那在結婚50周年的時候去美國投親,還專門去了他們當年登記結婚的處所。黃培云感嘆地說:“這么多年,我們的情感概括起來就是,志同志合、相依為命、相扶到老。”而趙新那回憶起黃培云70歲生日的情景,只記住了他說的“我從來沒有后悔回來過”這句話,“我當時一聽,就認為我們真是氣味相投”。(王? 李倫娥)
當時的科研條件差,黃培云就拿鄭板橋那首《竹石》詩鼓勵年輕人,進行科學研究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學黃山的松樹,要學石頭縫中成長的竹子……
1998年6月,被授予中國工程院第一批資深院士。
“早上軍號一吹,我們就卷被子,促吃完飯便往前走。我們衣著黃色的制服,罩著玄色的棉大衣。由于常常下雨,每天都得帶一把雨傘。還得帶一個飯盒裝午飯,背一個軍用水壺以防口渴。”黃培云和許多同學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天天睡前把當天的見聞記下來。這樣的記載使這段經歷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記憶里,但這本可貴的日記在“文革”期間被抄走了。
從1954年開始,學院在蘇聯專家的領導下,改選了院務會議,調劑教研組,訂正教學打算及教學綱要,對教學法開展研究。
“教學方針是通才教育,各院系都比較重視基礎又各有著重。我記得很明白,入清華第一節上的是數學課,老師是鄭桐蓀。”物理吳有訓、化學張子高、國文俞平伯、英文吳可讀……對于這些教基礎課的名教授,黃培云一五一十,“老師們都以可以在清華教基礎課為很大的聲譽”。后來黃培云才知道鄭桐蓀在數學界無比著名,而且是陳省身的老師兼岳父。“鄭老師是個文理兼通的學者,業余時間研究清史,還寫了很多詩。因此,他也要求學生基礎要寬。”黃培云至今記得他的話:“窄的基礎很難變成高高的尖尖的東西,不穩固就輕易倒下來。把基礎弄得很寬,很扎實,你的學識才干夠做下去。”
第一堂數學課給了黃培云很大的影響。
院士黃培云:我從未懊悔回來2006年11月,中南大學舉辦“黃培云任教60周年暨90生日慶賀大會”。
黃培云說:“這是趙家第一次嫁女兒,岳父親手辦理婚事,用中文書寫結婚通知書,送到雕版印刷公司制版印刷。通知書上注明‘為省物資以促成功千祈勿贈禮物為幸’。”
唐院長說:“好極了,你就負責粉末冶金人才培養這個任務。”從那以后,黃培云在學術和專業方面由個別有色金屬冶金研究,轉向集中研究粉末冶金與粉末材料,“我開始二心一意進行粉末冶金教學與科研工作,我的后半生都用于這一事業了”。
“回憶起來,我們那時候什么都沒有,真是從零開端。學生、講課老師、教材、試驗室都還沒有。我們首先在冶金系里成立了粉末冶金教研室,我兼任教研室主任,成員有冶金系主任何福煦、助教曹明德。”黃培云說。
趙新那老人嗓門高而且亮,指著一張照片能講上老半天。94歲的黃培云先生坐在對面的沙發上,他的耳朵不好使了,但從他飄向遠方的眼光中,能顯明感到到,他陷入了對舊事的回想。
1946年12月2日,黃培云、趙新那夫婦登上了從洛杉磯開往上海的輪船。
1938年2月19日由長沙動身,沿公路常常德、沅陵、芷江、晃縣進貴州省,經玉屏、鎮遠、貴陽、安順、鎮寧、普安進云南省,經?益、曲靖,4月28日到昆明,共行69日,全程1670公里。在漫長而艱難的旅途中,黃培云和錯誤們以張騫通西域、玄奘游天竺、鄭和下西洋自比,戰勝了重重艱苦,使身材跟精力都受到了磨礪。
然而,建校不是把桌子板凳做好就行了。幾所學校的師生加起來有好多少百人,加受騙時交通不便,從五湖四海到長沙來這個過程就不簡單。
1952年3月,赴長沙參加中南礦冶學院籌建工作;11月1日,中南礦冶學院成破,任傳授,兼教務長、副院長。
相關的主題文章:- 【人物】高伯龍:矢志激光寫虔誠 -編號:HA255dW
- 【人物】馬偉明:賦予艦船一顆剛強的“心臟” -編號:OS146Vk
- 【人物】陳道毅:遠山的召喚 -編號:BQ797nE
- 【人物】陳皓明:貢獻是一種幸福 -編號:LU557IJ
- 【人物】陳炬:“在軍隊,一個人就代表全部清華” -編號:KY786Ki
- 高新技巧企業認定政策應加以改良-編號:II129Cy
- 高危行業企業保險出產費如何征稅-編號:WB365cv
- 選準修房機會可節稅-編號:NR984ZU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特等獎學金】周寅婕:勝利是一種立場 挫
【特等獎學金】劉洋:因使命而抉擇學術 因
【人物】騫偉中:謹嚴、專一、拼搏的化工人
【黨員風度】張希:在教養科研服務中踐行創
【黨員風度】吳清玉:心臟外科事業的“墾荒
【特等獎學金】周瀅埡:由于愛好,所以值得
【特等獎學金】胡嘉冕:學術報告臺上的“發
院士心得:扎實的基本是勝利之母 /編號:LP1
院士心得:培育高品質人才是權衡辦學程度的
【人物】清華“豆腐哥”:在平常中感觸性命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研修
【人物】黃培云:我從未懊悔回來 -編號:AO924Ln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