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國門一步
2014-10-29 11:19 來源:http://www.vipreactor.cn/ 閱讀: 次“半個文學家”的苦戀
起源:光亮日報 2011 *** 07 *** 08 精深
“忝與毓棠,為忘年交者十有余年,抗戰以還,居恒相約:非抗戰結束,不出國門一步。頃者強虜屈膝,勝利來晚也。而毓棠亦適以牛津之邀,而果得挾成功以遠游異域。信乎!必國家有光榮而后個人乃有光榮也。承命作印,因附數言,以志快慰之情,非徒認為惜別之留念罷了也。卅四年玄月十一日,一多,于昆明之西倉坡寓廬。”
以史學家留芳學術界的孫毓棠先生,特別強調自己是“半個文學家”。孫先生的學業和事業都在史學方面,可是他“客串”文學的成績仍不容疏忽。他是新月派后期最成熟的詩人,深受聞一多詩風的影響,長篇史詩《寶馬》是他的代表作,短詩集《海盜船》也頗得贊美。他對文學的苦戀,從他暮年的兩件事上可見一斑:一次他看罷學生的史學論文后,對專業問題沒發表看法,卻皺著眉頭批駁論文寫得單調,少有文采,說“一個史學家應是半個文學家。”還有他在病危時謝絕了弟子要為他編纂史學文集的懇求,卻囑托弟子為他編一本詩集,特殊告知了他用過“唐魚”這個筆名,這是“毓棠”倒置過來的諧音,可見他對“半個文學家”的鐘情,清華大學校園服務。后來弟子遵師囑,編輯了詩集《寶馬與漁夫》,1992年由臺灣業強出版社出版。
對于詩歌的情勢與內容,用他的話說,“詩的內容當然比擬重大。”或者與他是一位史學家有關,他強調詩人的真誠,詩應當是詩人的人格和思維的表現。寫詩時,他的心是赤裸的,無任何掩飾與躲避。“和你晚餐時戴著假面具說客氣話時的表演不同,在一首詩歌里的字句音節之間你無奈掩蓋本人。實在本毋庸粉飾,因為生在人類的世界里只有筆頭上能允許你說坦率誠摯的話。在天天的勞作以外,你覺得有許很多多的話想說,興許身邊沒有可談的友人,也許談不懂,不如不談;那么把心中的一團抑郁或思路寫在紙上是最好的擺脫的方式。”
假如人們否認孫毓棠是位詩人,那么有理由在詩人之上加上“愛國”兩個字。這不僅表當初他一系列詩歌創作的主題思惟上,還反應在他對民族運氣的動搖態度。孫先生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歷史系,1935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歷史部攻讀中國古代史?谷諔鸲繁┌l后,孫先生立即回國,先在廣西、后在西南聯大教書。他與聞一多先生是忘年交,兩人商定,日寇不除,決不出國?箍朔螅1945年8月,孫先生與陳寅恪、洪謙、邵循正、沈有鼎等攜手應英國牛津大學皇后學院之邀做客座研討員,臨行前,聞一多于9月11日,在一枚長1.3厘米、高5厘米的玉印邊款上,為孫毓棠刻下126字贈言,象征深長:
孫先生早年曾寫過一篇《文學於我只是客串》的短文,把瀏覽跟寫作都作為研究史學以外的一種休閑。對閱讀,他說:“不論是多少行詩,幾頁散文或小說,總認為似乎終日悶暑,到晚間偶爾飄來一絲輕淡的風,夾著些花香草香,無窮的韻味。”對于寫作,他說:“寫比讀當然多一種疼痛,由于有這一種苦楚才干更深切地覺得趣味……斯以勝利的心愈薄,所得娛樂的趣味才愈感到濃重。”只管他把這二者都當成專業以外的休閑,可他依然強調文學家要端正寫作立場,不要急于求成,“藝術不捷徑,更不會‘速成’。”
“半個文學家”卻有著“全部文學家”的執著與真摯。真誠是文學家也是史學家的靈魂。(作者為作家,原魯迅文學院教學)
兩位大詩人赤子之心,同仇人愾,“非抗戰停止,不出國門一步”,表示了詩人與民族共存亡的生逝世之約和民族氣節。“必國家有光榮而后個人乃有光彩也。”表現了詩人對國度價值與個人價值關聯的最終斷定。
相關的主題文章:- 是雙方高檔次、高出發點、高視角的配合
- 在進步制作企業的勝利利用
- 或者劃分為流暢股跟非流通股等
- 金瑞織染1000萬元
- 與之相應的是
- 應將所轉讓或處理資產包括的與補價或非股權支付額絕對應的增值
- 義務制
- 要害詞
閱讀過本文的訪客還閱讀過: 《老清華的社會迷信》面世
三問焦三牛 一個清華畢業生的人生抉擇
相關熱詞搜索:
清華大學校園服
不出國門一步 相關課程
- 上一篇:是雙方高檔次、高出發點、高視角的配合
- 下一篇:大眾拍板